皮秒雷射.原理概論

今天來談談雷射界的雙B — 皮秒雷射
皮秒雷射進來台灣已經 5-10 年
從很新的儀器到現在,算是很老梗的東西。

不過,最近竟然有醫師問我皮秒雷射是什麼?
而且還是整形外科醫師!
那我不得不專文來介紹一下。

Dr Liu Blog-g1_1a

科普時間:
皮秒 = Picosecond

皮秒? Pico? 皮卡??!

Pico 可不是什麼皮卡丘的行銷文字!
Pico 是數學單位,代表 10 的負十二次方
如同大家耳熟能詳的長度單位 “奈米”
奈米 = nanometer = 10 的負九次方米
而 picosecond laser 就是兆分之一秒脈衝雷射。

Dr Liu Blog-g1_1b

聽起來很短對吧!但已經短到沒fu了!

皮秒主要是強調與傳統淨膚雷射的不同。
傳統淨膚雷射是奈 (Nano) 秒脈衝,Nano 是 10 的負九次方,奈秒是十億分之一秒!
聽起來也很短對吧?但在雷射的世界裡面可是差了1000倍呢!

不過現行的皮秒雷射脈衝約為 450-750ps,傳統淨膚雷射約為 5-20ns = 5,000-20,000ps,所以其實只差10-40倍。

Dr Liu Blog-g1_1c

而短脈衝到底優勢在哪裡呢?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
左圖奈秒雷射打在鋁板跟 PVC 板上面的雷射洞,跟右圖比起來,明顯有一圈焦黑的月暈!
跟右圖皮秒雷射乾淨俐落的圓形雷射洞完全不能比啊!

Dr Liu Blog-g1_1d

也因此,皮秒雷射可以標靶式精準擊發,同時在短時間達到高能量產生光振效應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若以大家比較能夠理解的方式比喻,皮秒雷射比較像是手槍子彈命中目標,而傳統雷射,比較像是弓箭或是彈弓。

看到這邊,大家一定覺得皮秒好棒棒大家都一定要打皮秒對吧!
但據劉醫師我長達五年以上的皮秒雷射經驗,
皮秒雷射是最吃「經驗」跟「技術」的。

一般市面上很多廉價便宜的皮秒課程 ($1,999、$2,999、$3,999…) 通常是能量跟參數調很低的打底套餐課程…
也就是探頭、波長、光點大小、能量、發數都是固定的「安全牌」課程。

膚質改善跟全臉提亮的目的有達到(也就是高級版的做臉),但對於細緻的處理比如說除斑或除疤就不敢恭維了。

打個比方,就像從台北南下高雄,
坐火車跟開車同樣耗時 4 個小時
但火車速限跟路線都是固定
若有路況或是有特殊需求(想在嘉義買個火雞飯)就無法應變應付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
如果您要開始接受皮秒雷射的療程,
最好選定一家有皮膚科或整形專科醫師的診所,
而且最好找同一位醫師施打,
因為每次某個能量打的皮膚反應(學理上稱為 end point)只有施作者看得到,
如果是困難問題或是特殊需求的患者,更要定期追蹤才能觀察出病灶的「進步」、「停滯」或是「退步」。

同樣是皮秒雷射,就算都是同一機型,又有分 6 種探頭、4 種波長,每個波長還有 100 種以上的參數設定方式,如果您一直找不同診所不同醫師施打,那不是都是打「安全牌」,就是大家胡亂猜測亂打一通,永遠無法處理困難問題囉。

而我本身嘛,也因日積月累,從皮秒新手到變成超級老手。
(對!你不要懷疑,每個醫美儀器不管你是哪一科醫師,一開始操作一定是”新手”,肯定是如此!)

舉凡 Picosure、Discovery PICO、PicoWay、PicoPlus、PicoCare、PicoQ、PicoLo 或其他阿貓阿狗的皮秒機器我都玩過
(都玩過是否也表示歷盡滄桑??)
哪一個廠牌的優劣好壞我都可以立刻跟您信手捻來滔滔不絕!

看完全文,該不會還是不知道皮秒雷射到底用來幹嘛…

簡單來說,就是消除暗沉淡化斑點細緻毛孔模糊疤痕
皮秒雷射真的是一台劃時代機器,光是不同波長反應或是聚焦原理就又可以發一篇專文討論加上文獻探討。

如果大家有興趣請儘管跟我說,再慢慢跟大家分享!

#皮秒雷射
#消除暗沉
#淡化斑點
#細緻毛孔
#減少細紋
#模糊疤痕

 

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本網站文案與內容僅供參考,會因每個人體質條件不同而有個別差異,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診療評估而定,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

本網站使用之手術療程、藥品或醫療器材名稱,若與醫療藥品或醫療器材許可證(或稱仿單)名稱不同,部分為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供理解時使用,僅供參考。非用於診療服務項目說明或醫療效果宣傳;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