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乳植體的華山論劍.第一回

Dr Liu Blog-d1_1a

今天來講一個夢幻逸品-魔滴Motiva

於2019年3月引進台灣上市,
短短不到兩三年的時間,
魔滴成功造就市場上熱烈的討論,
手術費用居高不下,
使用者還是趨之若鶩。

魔滴在台上市不久,
也正是我創建輔大聖路加美醫中心的時期,
當時我特別將魔滴引進輔大醫院,
一路上看著它在市場上的發展,
特別有感!

由於實在是太多值得討論分享的點,
我把它拆分成好幾篇分享給大家。

在大家閱讀之前,還是要跟大家說,
我講的論述都是論文可以查找到的。

如果有一些坊間謠傳的特色,
我找不到且沒看過的更沒實證過,
我絕對不會講,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一些商業網頁上你看的懂得東西,
不乏一知半解腦補圖補出來片面之詞,
很失真但很吸睛,
但細看每字每句都不盡其然。

Dr Liu Blog-d1_1b

Q1. 什麼是魔滴?

魔滴(Motiva)是台灣沃醫學公司引進
哥斯大黎加 Establishment Labs公司
於2010年研發的「果凍矽膠義乳」,
用於乳房增大或重建的主流材質。

它的正式全名是:
「波力媚愛格爾乳房植入物」
(台灣衛福部衛部醫器輸字032220號)

所以其實它叫做「波力媚」!
不過魔滴這小名念起來比較時尚而且順口,
大家都叫它小名而忘記它本來的名字。

Q2. 果凍矽膠隆乳真的安全無虞嗎?

矽膠隆乳最早可追溯至1940年代的注射法
(如同打破尿酸直接注射入體內),
到1962年Dr. Thomas Cronin發明
一個外殼包著矽膠的植體,
成為現今矽膠隆乳的雛形。

其實在現今果凍矽膠隆乳盛行以前,
美國自1992年有14年的矽膠隆乳禁令,
原因是之前的植體,
不管是方法、矽膠本身還是外殼,
都有很多的問題,
產生太多的感染、變形、破裂,
甚至最後必須切除乳房的併發症。

隨著日積月累的研究與研發,
大幅度提升矽膠的凝聚力和黏著程度,
同時改善外殼的材質紋理,
成為現代所謂的「果凍矽膠」。

影片示範為曼陀(Mentor)的果凍矽膠

而美國終於於2006年重新開放果凍矽膠隆乳,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所有美容手術中
滿意度最高、併發症最低的項目。

不敢說一定安全,
但根據市佔率最高的曼陀(Mentor)公布的
近10年大型前瞻性臨床研究中,
總共收納多達700萬的女性隆乳資料
(使用Mentor者),其中發生:
0%的血清腫,
0%的雙層莢膜,
0%的矽膠顆粒殘留,
0%的致癌機率,
以及高達99.4%的術後滿意度。

其安全性跟價值是有一定的保證的。

Q3. 魔滴跟其他商品有什麼不同?

魔滴從內部膠體、外膜到晶片植入,
都與過往的植入物略有不同,
但要我說最特別的,
就是它的「外膜」表面材質。

一般隆乳假體外膜主要有分
「光滑」或「粗糙」面,
smooth vs. textured,
粗糙又稱為「絨毛」面。

光滑跟絨毛誰比較好的問題,
一直以來都為各自擁護者的辯證。

有人說光滑好,因為它的滑動感,
具有良好的擬真效果。
有人說絨毛好,
因為它有較低的莢膜攣縮的機率,
而且不用按摩。

Dr Liu Blog-d1_1c

(莢膜攣縮會包覆隆乳植入體,
讓乳房形狀顯得不自然。)

而魔滴呢?

魔滴的外膜是他們專利的設計
「絲綢面」Silk-surface,
聽起來就很高檔的感覺,
的確也比曼陀(Mentor)公司出產的
「微絨毛」microtexutred更細,

所以台灣廠商也不是省油的燈,
給它們取了一個更高級典雅的名字-
奈米絲綢」。
不過,它們跟奈米沒關係啦!
一直講奈米就污辱台積電的三奈米了。

光滑的表面粗糙度(Ra)是0微米,
微絨毛跟絨毛則是30-100微米。

而魔滴是4微米,
跟他同級的商品就是法國柔滴Sebbin,
和即將進來台灣的愛爾蘭GC牌。
(GC還沒有台灣正式名稱)

Dr Liu Blog-d1_1d

好,知道了它的表面材質之後,
那魔滴到底是比較像光滑還是絨毛??

起初魔滴宣稱它們比較類似「絨毛面」,
所以不需要按摩,幾乎不會產生莢膜,
但後來絨毛面出了個大事!
A牌利用鹽印製做的絨毛面被發現
有BIA-ALCL致癌風險,遭全面下架。
此時魔滴又搖身一變~~~
說自己其實比較偏向「光滑面」,
所以消費者不用擔心。

|BIA-ALCL|
乳房植入物相關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reast implant 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這樣多變又搖擺的說詞,不禁讓人質疑…
哪有所有好處都有所有壞處都沒有這麼好的

魔滴,究竟是裹著糖衣的毒藥?還是貨真價實的精品?
·
·
·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A review of the use of silicone implants in breast surgery. Albert H Chao, Ramon Garza 3rd, Stephen P Povoski. Expert Rev Med Devices. 2016;13(2):143-56. doi: 10.1586/17434440.2016.1134310. Epub 2016 Jan 13.

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本網站文案與內容僅供參考,會因每個人體質條件不同而有個別差異,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診療評估而定,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

本網站使用之手術療程、藥品或醫療器材名稱,若與醫療藥品或醫療器材許可證(或稱仿單)名稱不同,部分為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供理解時使用,僅供參考。非用於診療服務項目說明或醫療效果宣傳;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