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遠距傷口照護計畫成功 2年復原縮短到半年

2018/10/09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台大雲林分院推出「智慧遠距傷口照護計畫」,實施不到半年,成效卓越,臥病在床的病患原本2年才可能復原的傷口,時間縮短到半年,衛福部對成效表示肯定,除希望明年計畫能續辦外,也希望能計算出相闗成本,未來能提供健保給付。

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2575628

Dr Liu Blog-a3_2018.10.09a

很多人問我 整形外科,不是美容科嗎?
在大醫院不做美容做什麼?
在鄉下有病人嗎?

其實整形外科做得可多了,舉凡慢性疾病傷口照顧、創傷修復整形、顱顏肢體重建、各科形體的疑難雜症等,都是我們整形「重建」外科所涉獵的範圍。

昨天參與台大雲林分院遠距醫療記者會,讓我不禁有些眼眶泛淚……
先說感謝,感謝黃院長英明的領導,感謝馬副院長的賞識以及栽培,感謝張惠琇主任無私的奉獻以及努力的付出,感謝所有台大雲林的傷造師、護理師、以及所有研究助理的每一分心血。

有價值的事情不見得有利可圖,有利潤的事情不見得有價值。

兩年前,我還未來到雲林之時,曾將這個遠距傷口照護分析的概念分享給某知名醫療創新創業公司審核,然而,他們因為看不到內在的價值與成效打槍。

一年半前,我將這個遠距傷口分析的想法分享給馬惠明副院長以及張惠琇主任,他們深感興趣,成為這個智慧遠距醫療的濫觴。雖然整個事件裡我就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個團隊成員,我仍是深受感動。

一個小小的想法,因為對的人 對的時間 對的地點,可能因此萌芽成改變整個醫療習慣與常規的契機。

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本網站文案與內容僅供參考,會因每個人體質條件不同而有個別差異,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診療評估而定,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

本網站使用之手術療程、藥品或醫療器材名稱,若與醫療藥品或醫療器材許可證(或稱仿單)名稱不同,部分為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供理解時使用,僅供參考。非用於診療服務項目說明或醫療效果宣傳;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主。